正文开始 <p> <img src="http://img.li6.cc/upload/post_files/hAeFQlkS0EQHLAYS.jpg" width="500" alt="" /> <br /></p><p> 毕姥爷想整点文化,却写错了字。</p> 近几日,一张主持人毕福剑为台球选手潘晓婷题字的照片在微博疯传并引发网友吐槽:“毕福剑书赠潘晓婷: 九球天后 四个字,居然有两个写对了!”照片中,毕福剑用繁体为潘晓婷写下“玖球天後”四个字,不过“九”和“后”字写为繁体却用错了。该照片是潘晓婷2013年在其微博发布的。<br /> 事实上,“九”作为数字本身就是繁体字,并不是简化字。数字的大写与繁体字不是一回事,“玖”是“九”的汉字大写,繁体数字一般用于金融、货币、记账方面,比如大写“玖圆錢”。而“后”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後”和“后”,在“皇后”一词中,应写为“后”。“後”则一般用于表达方位,比如:“後來”、“後面”。<br /><p> 那么,“后”与“後”的区别缘起于哪里呢? <br /></p><p><img src="http://img.li6.cc/upload/post_files/ChqH7eEABE9HbtuU.jpg" width="500" alt="" /></p><p><br /></p><p><br /></p><p><br /></p><p><br /></p><p><img src="http://img.li6.cc/upload/post_files/UJhKPRT4NdZ0HMdP.jpg" width="500" alt="" /><br /></p> 流沙河在FT中文网上的专栏“简化字不讲理”。<br /> <br /> 作家流沙河在FT中文网上的专栏《简化字不讲理》中介绍道:“后”本来也是正字(正体字),“后”与前後的“後”毫无关系。夏商周三代,天子、帝王、诸侯各国君主都可以称“后”,连上帝都可以被成为“后帝”。甲骨文“后”字像人生娃娃的图形,这是因为古人造字时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遥远记忆,那时酋长都是女性。周朝末年,“后”发生变化,降格使用,专指帝王的正式配偶,于是有了“皇天后土”的说法,天为王,地为后,尊卑关系自见。“後”左边的双人旁表示道路,右边上半部的“幺”表示幼儿,右下半部表示走动,三合一的结果就是小孩走路慢,落在成人之后。流沙河在书中调侃道:“吾见有书法家炫耀他自己有学问,皇后写成皇後。故乡回不去了,该怪谁啊?”<br /> 常见容易写错的繁体字还有很多。比如简化字“发”对应的“头髪”与“發财”。“髪”字上形是类似于“長”的镸加三撇,流沙河写道:“古人蓄发,有过膝者,甲骨文 長 字有柱拐杖的,暗示老叟之发尤其长。”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词中“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里的两个“发”,则分别对应了“發”、“髪”。如有书法家将两个繁体“发”搞混了,则不免贻笑大方。<br /> 流沙河说,“發”与“髪”统统简化成“发”后反倒有些狼狈。为什么呢?流沙河介绍,写一“犬”字,加一钩撇便是“犮”字,甲骨文“犮”象意狗尾巴被夹,进退不得,困窘不堪。“犮”被改造成简字“发”,颇有些不雅。<br /> 而繁体字在名字中的运用则更有意思,想要不写错字,还要对人物名字由来有所了解。已故海派书画家程十发,本名程潼,他的书法篆刻老师李仲乾为其取了“十发”的字,源于《说文》中的“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因此当书写程十发名字繁体时,就只能用“髪”,而不可用“發”。再有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李金发,这是他自己为自己取的名字。因为他曾经做过一个梦,一位金发女郎翩翩入梦,醒来沉醉不已,故取名“金发”。那么当用繁体书写其名时,就要用“髪”字。<br /> 繁体字在名字中的运用还有一个特例,就是“钟”字。“钟”对应两个繁体字“鐘”与“鍾”。前一个“鐘”是名词,钟表之意。后一个“鍾”则是动词,对某人某物钟情,都用“鍾”。比较特殊的一点的是,根据简化汉字表,动词“鍾”也可以用于名字,钱钟书老先生的名字,就可以被写作钱“鍾”书。语言学家、《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钱钟书老先生名字的由来,据说是他在一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所以他父亲给他正式起名“鍾”书,钟情于书。不过大多数名字中带“钟”字的普通人,已很少会去纠正是“钟”还是“鍾”。<br /> 汉字由于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具有结构复杂、异体众多等特点。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介绍,从古至今历代政府多数很重视统一文字形体的工作。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统一文字的措施,秦统一全国后,成功进行了“同文字”工作,废除了六国文字跟秦文不合的异体。唐代承南北朝文字混乱之后,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颁布的《开元文字音义》,对楷书字形的统一起了不小的作用。宋代以后,由于印刷业的发达以及科举考试对文字写法的要求严格化,字形不断趋向稳定。裘锡圭认为,旧时代统治阶级对文字的态度,一般较为保守,通常排斥来自民间的简体。在历史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是民间自发进行。<br /> 那么,文字简化到底好不好?<br /> 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开始草拟汉字简化方案。1955年至1956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及《汉字简化方案》出台,《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包含异体字810组,精简的异体共1055个;《汉字简化方案》则把564个繁体字简化为515个简化字,因为该方案有时把两三个繁体字归并为一个简化字(如上文提到的“發”与“髪”简化成“发”),所以废除的繁体字比简化字多,该方案于1964年正式开始推广。1977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但由于该次方案改动过大,各方面意见较大,并未采用。直至1986年,再次对1955年出台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做了些简单的文字修订,后延用至今。<br /> 郝铭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简化字的推广割裂了历史文化,因此全盘否定了简化字。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原始人类在龟壳上刻下字符,一开始是简单的笔画符号,后来为了增强辨识度,笔画开始变得复杂。这段时期是文字由简入繁的时期。秦汉由篆转隶,为了便于书写,则开始进入了由繁入简的阶段。这是一个长期演化的结果。”<br /> 郝铭鉴说:“简化字体并不是非常简单的直接将繁变简。由于中国各地都存在大量的异体字,也称为俗体字,文字改革也是将异体字统一的过程。”比如“国”字,除了繁体字“國”,在民间还有好几种不同的写法:“囶”、“囻”、“圀”,统一一种写法是十分必要的。最终确定为“国”字。还有计算的“算”,民间还有写成“祘”、“筭”的,也统一为“算”。<br />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简化改革,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纠正异体字,繁体字被废止变成一个新字。比如:“華”简化成“华”、“國”简化成“国”、“愛”简化成“爱”等。其次是将原来的两个或多个字进行合并归置,使原有的只有一种含义的字兼具了另外的含义。如上文毕福剑写错的“後”和“后”,目前不管是表达方位还是称呼,统统写作“后”。还有如:“手裱”与“外表”,统统简化为“表”。郝铭鉴介绍,“后”与“表”这类字就属于又是“继承字”(继承古时的字形),又是“简化字”。好比一个过继的儿子同时挑起了赡养两家老人的责任。再有就是打造一个全新的字,承担两个旧字的含义。如上文提到的“發”与“髪”。虽然大家都认识简化过的“发”,但当回溯它们的前身时,就容易混淆弄错。<br /><p> 郝铭鉴认为,文字规范本来就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作,没有哪一个朝代能一步到位改革得尽善尽美。有一些简化字从审美及文化角度来看,确实改造得不理想,但全盘否认的态度并不可取。历史一直在发展,未来对一些不够理想化的简化字进行改变,也是可以期待的。</p><p>丰子恺的漫画《今昔对比》。</p><p><img src="http://img.li6.cc/upload/post_files/KG4bAByT0cQ1LnOl.jpg" alt="" /><br /></p><p><br /></p><br />【附录】容易写错的繁体字<br /> 干,繁体字是“幹”“乾”:当写“干涉”“大动干戈”时不能写繁体字;当表示物体没有水分或水分少时写“干粮”“干脆”“干燥”时可以写繁体字“乾”;当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时可以用繁体字“幹”,如“干部”“躯干”“树干”等等。<br /> 后,繁体字“後”。如“後面”;用作“皇后”时只能用“后”。<br /> 道: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衜”“噵”“衟” 都是“道”的异体字。<br /> 历,繁体字是“歷”和“曆”:用为“经历”“历代”“历史”时可写“歷”; 用为“日历”“历法”可写“曆”。<br /> 钟,繁体字是“鐘”“鍾”。当写“时钟”“钟表”时可写“鐘”;当写“钟情”“中意”“钟山风雨起苍黄”时可写“鍾”。<br /> 板,繁体字是“闆”“板”: 当写“老板”时可写“闆”;写“木板”时可写“板”。<br /> 丑,繁体字“醜”:写“丑怪” 时可写“醜”;写“子丑寅卯”时只写“丑”。<br /> 范,繁体字“範”:写“模范”时写“範”;做姓氏时只写“范”。<br /> 里,繁体字“裏”“裡”:用在表示长度、居住时,如写“公里”“里程”“故里”只能写“里”,表示与外相反时,繁体字可用“裏”或“裡”。<br /> 面,繁体字“麵”:“面粉”可写“麵粉”;“表面”只能用“面”。<br /> 松,繁体字:“松散”可写“鬆散”;“松树”只能用“松”。<br /> 余,繁体字:“业余”可写“餘”;做第一人称代詞“我”时,只能写“余”。<br /> 郁,繁体字“鬱”: 用在草木茂盛、忧愁时可写“鬱”,比如“鬱鬱葱葱”;用在有文采和姓氏时只能写“郁”,比如“浓郁”。<br /> 云,繁体字“雲”:用在云彩、云雾可写“雲彩”“雲雾”;表示说的意思时,只能写“云”,如:子曰詩“云”。<br /> 朱,繁体字“硃”:“硃”“朱砂”;“朱”紅色。<br /> 准,繁体字“準”:“準則”;“准許”。<br /> 辟,繁体字“闢”:“复辟”;“精闢”。<br /> 斗,繁体字“鬥”:“星斗”;“车载斗量”;“鬥牛士”,“鬥智鬥勇”。<br /> 谷,繁体字“穀”:“稻穀”;“山谷”。<br /> 划,繁体字“劃”:“划船”;“刻劃”。<br /> 几,繁体字“幾”:“茶几”;“幾乎”。<br /> 累,繁体字“纍”:“纍计”;“勞累”。<br /> 朴,繁体字“樸”:“朴刀”;“樸素”。<br /> 仆,繁体字“僕”:“前仆后继”;“公僕”。<br /> 曲,繁体字“麯”:“彎曲”;“麯酒”。<br /> 舍,繁体字“捨”:“捨棄”,“施捨”;“宿舍”。<br /> 术,繁体字“術”:“技術”;“苍术”[注:中草藥]。<br /> 台,繁体字“臺”“檯”“颱”:“讲台”“台鉴”“兄台”;“舞臺”;“寫字檯”;“颱風”。<br /> 佣,繁体字“傭”:“雇傭”;“佣金”。<br /> 折,繁体字“摺”:奏“摺”;“折”本。<br /> 征,繁体字“徵”:遠“征”;象“徵”。<br /> 发,繁体字“發”“髮”: 与“收”相反时,比如“发誓”“发达”可以写成“發”;“理发”“头发”只能写为“髮”。<br /> 复,繁体字“複”“復”:“繁複”;“復習”。<br /> 汇,繁体字“匯”“彙”:“匯合”,“匯款”;“詞彙”,“彙聚”。<br /> 尽,繁体字“儘”“盡”:“儘管”;“前功盡弃”。<br /> 苏,繁体字“蘇”“甦”:“苏”可以写作“紫蘇”“江蘇”“蘇维埃”,但是“苏醒”可以写成“甦醒”。<br /> 坛,繁体字“壇”“罎”:花“壇”;“罎罎罐罐”。<br /> 团,繁体字“團”“糰”:“團结”;“飯糰”。<br /> 须,繁体字“鬚”“須”:“必須”;“胡鬚”。<br /> 脏,繁体字“髒”“臟”:“肮髒”;“五臟六腑”。<br /> 只,繁体字“隻”“衹”:“隻”言片語;“衹有”。<br /> 姜,繁体字“薑”:“生薑”,“姜子牙”[注:姓氏]。<br /> 借,繁体字“藉”:“藉口”,“藉题发挥”,“借钱”。<br /> 克,繁体字“剋”:“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br /> 胡,繁体字“鬍”:“鬍須”,“胡闹”,“胡乱”。<br /> 千,繁体字“韆”:“鞦韆”;用于数目时“一千”,“千秋基业”。<br /> 向,繁体字“嚮”:用在“朝向、从开始到现在”时,可用“嚮”,如:“他嚮来字写得就非常好”;用在“方向”“向前看”“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时,只能用“向”。<br /> 御,繁体字“禦”:“抵禦”,“御驾亲征”。<br /> 软,繁体字是“軟”。“耎”“輭”只是“软” 的异体字。<br /> 芸,繁体字“蕓”:“蕓薹”,“芸香”。<br /> 沄,繁体字“澐”:“澐”[注:大波浪,“大江沄”]。<br /> 致,繁体字“緻”:“細緻”,“致敬”,“致力”。<br /> 制,繁体字“製”:“節制”,“制度”,“製造”。<br /> 筑,繁体字“築”:“建築”,“筑”[注:古代樂器]。<br /> 卜,繁体字“蔔”:“占卜”,前程“未卜”, “蘿蔔”。<br /> 党,繁体字“黨”:“党項”[注:姓氏],“黨員”。<br /> 家,繁体字“傢”:“傢具”,“傢什”,“家庭”,“家乡”。<br /> 获,繁体字“獲”“穫”:“捕獲”,“獲得”,“收穫”。<br /> 症,繁体字“癥”:“症候”,“癥 [注:腹中結塊之病]結”。<br /> 胜,繁体字“勝”:“勝利”,“名勝”,“胜任”。<br /> 体,繁体字“體”:“身體”,“体夫”[注:抬灵柩的人]。<br /> 广,繁体字“廣”:“广”[注:多用于人名],“廣阔”、“廣東省”。<br /> 厂,繁体字“廠”:“厂”[注:多用于人名],“工廠”。<br /> 和,繁体字“龢”:用在数字相加为和时,都用“和”;用在“和平”“和睦”“风和日丽”等等可用“龢”。<br /> 才,繁体字“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才” (名词)不能用“纔”;“刚才”“才饮长沙水”“才下眉头”的“才” 可用“纔”。<br /> 升,繁体字“昇”:用在容量时不能用繁体字“昇”,如:一升、二升;用在提高、向上时可用繁体字“昇”,如:“升昇”“提昇”“昇起”等等。<br /> 系,繁体字有“係”“繫”:“唔系”只能用“系”;“关系”可用“係”;“联系”要用“繫”。 <br />
正文结束 |
没有上一篇 | showdoc的默认管理员账号密码 |